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之前,栲栳在宁夏银川贺兰县境内广为流传,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,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,几近失传。经过贺兰县文化馆有关人员的整理、挖掘和保护,栲栳这一传统体育活动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当中。
栲栳,是一种类似曲棍球的游戏,民间的叫法是“扫老龙”“攻老龙”。它起源于明朝的宫廷游戏,经过几百年传承,在银川贺兰农村,尤其在回族聚居区非常盛行,2008年被列为银川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相传,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寒,小时候在家乡湾州钟离(今安徽凤阳东北)的小伙伴中威信却很高。一日,他们聚众玩帝王游戏。朱元璋扮帝王,坐立高台,其他人簇拥左右,外面有一人扮入侵者。入侵者挥棍向高台进犯,其他人持棍保护。这时,有一个手拿蛐蛐笼的人要求加入,入侵者趁机将蛐蛐笼击打到朱元璋身上。朱装死,大家在原地为其掘墓,其他人因为保护不力,也在原地掘墓陪葬。故栲栳游戏中间大坑为老龙坑,周围小坑为小龙坑。后来,这一游戏被引进宫廷。
随着历史的发展,栲栳的民间玩法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游戏规则,并且沿袭至今。游戏开始前,一般在1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中央先挖一个直径和深度都约为50厘米的圆坑,称之为“老龙坑”。围绕老龙坑中心点约3米外,布局2至9个碗大的坑,称“小龙坑”。游戏人员每人手持一根约1米长的木棍,棍头内弯,形似曲棍球球棍。另外还有一个直径5至8厘米的木球,这个木球就是栲栳。栲栳起初是用柳条编的圆球,但是柳条球在游戏的击打中易断、易碎,重量也不够,所以后来人们就改用木球代替。游戏开始前先要定下“守老龙人”和“赶球人”,赶球人为进攻方,目的是把球赶进老龙坑。球入坑中,进攻方取胜。
栲栳作为一种集竞技性、益智性、对抗性于一体且又极具观赏性的民间竞技活动,在过去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农村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。因为玩栲栳不受时间的限制,对空间的要求也不高,工具也可就地取材,所以在贺兰县的农村,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后,往往喜欢聚集在村里的一处宽敞地带,热热闹闹地玩上一阵栲栳才各自归家。
近年来,我国农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大量农村人口外迁,文化生活方式也日益丰富,导致栲栳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,甚至面临失传。针对这种情况,贺兰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多方联系精通栲栳技艺和规则的民间艺人,发挥他们“传、帮、带”的作用,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吸引资金,建立栲栳基地,举办栲栳技艺培训班以及栲栳比赛。他们还计划在2012年举办第一届中国宁夏栲栳艺术节,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栲栳得以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