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】17岁国家运动员赛场突然离世,“运动伤害”不可小觑

本期撰文:蒙易

01

redianjiedu

7月1日,亚羽联和印尼羽协发布公告称:在印尼举行的2024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混合团体小组赛中,中国羽毛球队的17岁小将张志杰突然晕厥,送医后因抢救无效去世。这么年轻就突然离世,让人感到震惊,非常痛惜。关于“运动性猝死”,再次引发热论。“运动性猝死”是指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。“运动性猝死”的对象,不分年龄段,特别要提醒年轻人。由于爱运动的人大都是年轻人,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,运动能力强,常疏于体检。如果有潜在疾病没被早发现、早诊治,就可能导致运动性猝死,其中风险最高的潜在性疾病就是心脏病。还有由于工作和生活原因,绝大多数人参与运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下班后,有的人此时身心俱疲,突然进行剧烈运动,就容易诱发意外。02

redianjiedu

关于健康,我们常说“生命在于运动”。适量运动,的确有益身心健康。特别是现在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肥胖和三高(高血压,高血糖,高血脂)的患者越来越多, 适量的运动就会改善身体的体质。但是,现在不少人崇尚暴力美学,追求暴发力,挑战人体极限,在运动上更是如此。像现在的马拉松赛跑,不少非职业选手,上来就剧烈运动,体力不支,中途晕倒,甚至至危及生命。还有各类的健身场所,崇尚线条美,肌肉美,长时间剧烈运动,外表看起来肌肉发达,却有害于脏器气血。我们运动的目的,就是追求健康,但物极必反,一旦运动剧烈,就会适得其反。所以,我们看到很多专业运动员,都早早退役,就是因为剧烈运动,身体最好的机能被消耗,不利于再参与运动竞技。因此,我们应该想到,国家体育运动员为祖国争光,付出了多少汗水, 损害了多少身体健康,让人敬佩。不要忘了,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自己的“中庸之道”,做什么事追求一个合理,运动也是。事实上,我们的运动不该叫运动,应该叫“活动”。我们常说活动活动身体,活动活动筋骨,特别是刚柔相济的太极拳, 把“活动”诠释的淋漓尽致。道家养生注重内练一口气,外练筋骨皮,表里兼顾,自然而然,遵循身体的需要,最终达到身心的一团和气。而不是人为的追求各种刺激和名目,去剧烈运动和不合时宜的运动。即使到了老年,也是鹤发童颜,精神矍铄,高寿者多。所以,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为了身心健康,切勿剧烈运动,根据身体本能需要,宜多适量活动才是。03

redianjiedu

曾师说:凡是运动,一定有后遗症。我们的祖先有一个很高明的地方,叫做只活动不运动。你看我们从来没有说什么跑400公尺啊,折标枪啊,在我们历史上没有,那是西方人发明出来的。现在人很奇怪,花钱加入会员,在跑步机上嘎嘎嘎嘎,哎呀,很先进啊,我很爱护自己啊,太无知了。凡是运动一定有后遗症,叫做运动伤害,我们活动的人,他没有伤害。所以我们常常说,活动活动,我们很少说运动运动。我不反对奥林匹克运动会,因为你要国际化,你要跟外国人要多少有点来往。